三叶草看黄成人入口_亚精产品在线一三三三区_香蕉传媒18勿入三秒进入专区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通知

2023.06.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就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大意义。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引领浙江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千万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深谋远虑和深入思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继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在回顾总结“千万工程”的实施历程、巨大成就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把这一宝贵财富学习好运用好,在“千万工程”经验指引下,更加扎实有力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二、准确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

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悉心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治理体系;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牢牢把握“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结合实际学好学透,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要充分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农民需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的基本立场,“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最佳配置;突出软硬结合,坚持统筹推进的科学方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五大振兴”一起推,确保取得由外而内、形神兼备、可感可知可考核的成效;突出稳扎稳打,把握好循序渐进的节奏力度,树立问题导向,聚焦总目标分阶段解决好突出问题,久久为功求实效。

三、切实抓好“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实求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抓好学习培训。通过理论中心组、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培训,推动把“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三农”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有序组织实地调研。赴浙江实地调研要结合本地实际,多在基层调研中找办法,力求实效。做好对接,加强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增加浙江负担。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指导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聚焦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确定一批研究选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形成制度性成果。务实做好宣传推介。会同有关部门,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用文字报道、小视频等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的典型经验,推介一批学习运用的典型案例,深化学习推广实效。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5年重点干什么、怎么干,加强谋划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打法和思路举措,把“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体现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结合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学深悟透,切实贯彻到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之以恒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3年5月26日

相关报道:

(一)

【人民日报】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建设美丽中国是千年大计,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亿万百姓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的目标任务,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如何把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怎样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增进生态民生福祉?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编 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着力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深刻改变乡村面貌,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示范、提供了深刻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历史成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完成好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任务,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体现着人们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盼。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而深远。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值更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民群众在更美好环境中安居乐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人居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与否。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居环境差异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篇大文章。

提升发展质量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城乡人居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还应看到,城乡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与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阶段密切关联。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要在更好认识、尊重、顺应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和垃圾分类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扭转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城乡生活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4%,较2012年增加超过2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到98%,较2012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22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进展显著。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8.6%,处理率接近98%,较2012年增长超10个百分点,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左右,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

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突出。2021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较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2.5%。各地全面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城乡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10年来,我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16万个,惠及居民超2900万户;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以来,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一改”,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过去10年,我国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20年,保护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城乡生态空间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森林乡村等,城乡绿地面积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49.3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截至2022年8月,全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10年来,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9%。

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们党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整体布局、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展望未来,要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迈上新的大台阶,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顶层设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谋划和推进相关工作。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对于系统解决城乡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这些顶层设计是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重要举措,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涉及资金、资源、人才等诸多要素,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高效协调各方行动、配置各类资源的制度优势,为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地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我们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各方面各环节,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合力。

健全基础设施。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坚持因地制宜,推行精准管理,继续提升城乡社区绿化水平,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高世楫 俞 敏


(二)

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中看乡村美丽蜕变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美丽乡村,乡村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周边游首选,农村创客、返乡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坚定选择。在浙江,乡村是“宝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从海边的五彩小箬村到云端的四季梯田村,你很难找到真正的“同款”,永远都不怕“撞衫”;乡村是“盲盒”,每打开一个都能遇见新的惊喜,榨油厂可以改造成乡村会客厅,猪栏可以变书房,你会惊讶于村民的创造力、治理的革新力。

美丽乡村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心中的“白月光”,不仅仅是因为抹不去的乡愁,更重要的是乡村正在越变越好,浙江的“千万工程”就是乡村不断蜕变的美丽注脚。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变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升级的要求,不变的是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从民生福祉出发的初心。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千万工程”就是最好的诠释,既保护了乡村原生态风貌,又整治了乡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山也清,水也清,山清水秀之间、山幽鸟鸣之中,“千万工程”见证了环境之变、村貌之美。从20年前的“水浑浑路黄黄”到现如今的花香芬芳、溪水泠泠,乡村不只是乡村,更是美丽浙江的耀眼明珠、迷人风景。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一步一景”“处处是景”在“浙”里成为了现实。

以业为基,农村才有持久生命力。“千万工程”打通了致富路,产业强、口袋富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正如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的颁奖词所说:“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随着“千万工程”的迭代升级,这股变革性力量让村子更美、更强、更富。“叶子”变“票子”、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乡村颜值”变成了“乡村价值”,催生了遂昌的电商村、宁海的艺术村、桐庐的民宿村等一批“网红村”,也催生了莲都老竹镇的“莲鸭共生”、平湖新埭镇的“稻-菇-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等生态产业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带来新岗位、新机遇,村民有就业,乡村才有行稳致远的活力。

看得见的是村容村貌之变,看不见的是乡风文明之美。书香浓、底蕴深,“千万工程”成风化人,带来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乡村共富之路。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25335个农家书屋,“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会”“我们的村礼”等一系列文化“村”品牌,共同构成了既乡土又生动的乡村精神家园。乡土文明的滋养,自带生活的热气,让村民在文化服务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找到有自信、有尊严的自我,找到精神富有的模样,更好赋美闪闪发光的故乡。

二十年一以贯之,二十年久久为功。政策好不好,行动是不是有效,老百姓最知道。路更畅通了,住得更舒适了,厕所更干净了,是“千万工程”带来的直接感受,更是“八八战略”引领浙江蝶变的生动体现。下一个二十年,期待“千万工程”让乡村生态更绿、产业更富、生活更美、文化更盛,唱响一曲余音绕梁的共富之歌。

来源:中工网

作者:蓝炜


(三)

唐仁健在浙江调研时强调:深入总结大力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5月21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浙江杭州开展“千万工程”经验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深入总结提炼“千万工程”蕴含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大力宣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引领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唐仁健主持召开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经验做法调研座谈会,就“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萧山区主要负责人,三农问题专家,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交流。

唐仁健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指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推进实施,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乡村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各美其美,农民面貌彻底改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要在回顾总结“千万工程”的实施历程、巨大成就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提炼好、宣传推广好,作为三农系统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用以引领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

唐仁健强调,“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精心归纳提炼,因地制宜推广运用。要坚持尊重农民需要、共建共享的基本立场,把“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作为基本理念方法,政企联动,干群互动,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牢牢掌握“软硬结合”、统筹推进的科学方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推,突出重点抓实乡村建设,找准抓手谋细乡村治理,确保取得可感可知可考核的成效。要把握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节奏力度,树立问题导向,聚焦总目标分阶段解决好突出问题,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求实效,再打一场乡村振兴的漂亮仗。

座谈会前,唐仁健先后到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航民村和梅林村实地了解“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并走进农户家中听农民群众讲过去、看现在、谈感受,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千万工程”的做法经验。

在浙江期间,唐仁健还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浙江远洋渔业安全生产情况汇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尽快排查整治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有针对性补上风险漏洞,完善机制办法压实各方责任,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用好典型事故案例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培训,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等参加调研。

返回
张家川| 青阳县| 石狮市| 巴马| 太仓市| 蚌埠市| 怀集县| 扶绥县| 松原市| 安丘市|